當前位置:首頁>新聞動態>行業動態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國城市韌性不足,規劃彈性不足等諸多城市問題。面對這些復雜城市問題正需要“留白”的思想加以補充,以應對城市發展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本文通過對生態、市場機制、社會參與、文化空間四個方面的“留白”策略進行梳理,為之后的規劃編制和管理實施提供一些思考。
規劃具有技術、藝術和政策三重屬性。關于“留白”的作用,目前有幾種解釋:
一種是“定空間,不定用途”的留白;
一種是“定空間,不定時序”;
一種是“定指標,不定空間”。
北京市近日印發的《北京市戰略留白用地管理辦法》,就是在為城市長遠發展謀劃預留戰略空間,以在將來能夠為優化提升首都功能,促進城市集約高效、結構調整、布局優化、韌性提升,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發揮作用。
城市規劃中的“留白”是多方位的,若看人工建設覆蓋地域的程度,則是“生態留白”;若看城市規劃的干預力度,則是“市場機制留白”;若看城市治理發展的主體結構,則是“社會參與留白”;若看城市與歷史記憶,則是“文化空間留白”。
表1 “留白”界定與分類
01生態留白
生態留白是城市規劃留白中最為重要、系統和直接的留白。
留白可分為兩類:
一是“純白”,指的是城市內部和周邊的非建設區域;
二是“灰白”,指的是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體系,允許有限的人工建設。
生態留白注重對“生態本色”的保留和還原,針對“純白”類空間要遵守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劃定生態控制線體系作為永久性的留白,并制定相關規章、條例進行制度保障。針對“灰白”類空間重點在于形成一個良好的城區生態綠地系統,并盡可能減少對原有綠地和植物群落的破壞。
案例
例如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空間留白機制”和紐約的中央公園。
1)《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提出建立空間留白機制,要“以機動指標的形式加強重要通道、重大設施空間的預留,并結合市域功能布局調整,劃定市區級別的戰略性空間儲配用地”。在緊鄰市域和區級生態環廊布局生態留白空間,在使用前作為生態空間的一部分,既可用于擴展生態廊道,也可結合未來發展需要,布局與生態主導功能相符合的大型游憩設施或公益性項目。
圖1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用地布局規劃圖
2)紐約中央公園,占地超過300公頃,覆蓋150多個街區。在設計初期就考慮為未來城市居民留下大片公共空間,杜絕一切商業開發。中央公園為市民提供休閑放松的場所,同時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調節局部小氣候的功能。
圖2 紐約中央公園鳥瞰
02市場機制留白
市場機制留白,其本質目的就是規劃中留出一部分多解性內容不予定解,讓市場的手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城市的空間發展和開發主體的開發行為。
市場機制留白是一種城市規劃的經營方法,分為實證和預期兩部分。
——實證部分指的是規劃中目前已知的情況,預期部分是規劃中對未來的預測、判斷以及相關策略。
——預期部分是有市場經濟價值的,人們會根據預測進行投資,促進更為長遠的利好發展局面。
具體策略分為兩種:
一是結合底線思維模式,規劃對開發的管控側重于明確“不可為”的邊界;
二是營造城市“白色成分”。即用地中可用于混合開發的地塊。例如新加坡“白地策略”和香港的“其他指定用途功能區”。
新加坡和香港的“留白”策略
新加坡“白地”主要分布在商業中心、交通樞紐或新開發地段等區位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巨大的區域。并在規劃指標中加入“白色成分”,指用地中可用于混合開發的機動性指標,鼓勵混合用途開發,以應對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
新加坡“白地”根據所處地段可分為四類:
1、新城開發地段
新城開發地段空地較多,受市場價值規律影響大,“白地”一方面為新城開發預留彈性和兼容性,另一方面避免土地過早進入市場。
2、商業中心地段
此處規劃“白地”主要為適應未來新的發展需要預留空間,避免未來有新需求時無地可用,開發成本過高。
3、交通樞紐地段
主要是為交通設施擴建和配套商業設施建設預留空間。
4、歷史文化保護地段
是新加坡政府實現其對歷史地段保護和發展并存的重要手段。
圖3 新加坡用地規劃圖(2030)
香港的混合用地類型是分為綜合發展區、商業、居住、商業/住宅、其他指定用途五大類。
其中“其他指定用途用地”就是鼓勵非工業的混合用途發展,用地經協調后,住宅、教育、康樂、文化及商業可在同一地塊及樓宇發展,以配合市場需求?!捌渌付ㄓ猛居玫亍币巹澰诟黝惿虡I、辦公室、住宅和其他用途的用地內一些已規劃或靠近主要活動樞紐及商業中心邊緣地帶處。
圖4 編號為S/K1/28的法定圖則(圖片來源于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網站)
03社會參與留白
社會參與留白就是發揮社區居民的主體性與參與性,通過解決自身問題,形成自我認同感,讓社區在城市中顯現生命活力,進而形成自我更新的良性循環。
這個“留白”的核心手段之一就是社區營造。以文化為魂,添以內容創造,政府政策資金保障,社區公平合理收益分配是社區營造的持續動力。
此外,城中村、蟻族聚居區等非正規業態空間等,都不能簡單的視作城市的對立面而應給予“戰略包容”。待各方面發展條件成熟后可以進行漸進式改造,量力而行地將其市民化。
案例
例如臺灣貓村、桃米村和北京宋莊。
臺灣貓村——猴硐,早期當地人多以采礦為生,后期礦區沒落,猴硐一度冷清和社會脫節,村里人喜歡養貓,后又多收集流浪貓,并在義工地大力宣傳下,現在村子以貓作為宣傳點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行。
圖5 臺灣貓村
臺灣桃米村,臺灣9·21大地震將桃米里震出一個“桃米坑”,讓這里長久以來傳統農村產業沒落、人口外流、垃圾填埋等問題暴露于世。社會各界及當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轉型為一個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等于一體的鄉土生態建設典范。
圖6 臺灣桃米村
北京宋莊,距北京城中心30公里,十年前還是偏僻的村鎮,如今聚集著至少2萬名以繪畫、詩歌、雕塑、音樂、影視等藝術行業為生的人。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村鎮。
圖7 北京宋莊
04文化空間留白
文化空間留白就是留住城市的記憶、文脈和場所。通過一系列規劃控制,內容創造,微小的建設干預等方法,保存和延續城市某些地段的某些集體記憶,并升華其價值。
留白的對象可以是代表集體記憶的遺址、場所,也可以是一些獨特的鄉土聚落。文化空間的留白,雖然留的是空間,但“白”的靈魂卻是文化和記憶,應留住的不僅僅是空間對象,物質載體的原真性,而且是其文化的原真性、在地性和認同感。
案例
例如蘇州平江路和巴黎古城保護。
蘇州平江路是具有典型蘇州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觀人文特色,屬于居民區。在街區規劃中盡力保留了原有的歷史細節,讓歷史文脈得以很好的傳承。既保護其歷史風貌,又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使之神形兼備。
圖8 蘇州平江路
巴黎城區80%均為歷史保護范圍,需要全城性的保護。制定“建新城保舊城”計劃,在外圍建設新區,保證舊城范圍內不作高密度、大體量、大規模開發,從總體上保護舊城。并劃分67000個地塊,規定地塊外部邊界及景觀不做任何改變,保護城市整體格局。
圖9 法國巴黎
05規劃“留白”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意義
2019年自然資源部發布的《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就提出“探索規劃‘留白’機制?!?/span>
這種探索目的是針對不可預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項目,同時應對重大技術變革對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的影響,做好戰略留白空間應對準備,以提高空間的包容性。
《通知》所探索規劃留白機制,是在空間規劃總體上要明確各類建設行為的布局和面積,并將信息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中。這里所指的“留白”是采取預留建設用地機動指標的方式,靈活處置,以彌補規劃空間布局的偏差。
實際上,規劃留白不僅僅是空間上的落地布局,還要涉及規劃和土地管理的一整套政策機制設計,包括留白地塊的規劃編制、審批、動態調整、過渡期管控政策等,“留白”既要與現行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相銜接,又要有所突破創新,以保障留白的后續實施與管理。
因此空間留白的意義在于:
(1)留白是一種動態適應的頂層設計方案。
(2)留白是一套多部門協同的操作管理機制。
(3)留白是一次規劃編制本身的探索實踐,是適應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多情景應對的主動嘗試。
文章來源:規劃設計所 中規建業城市規劃設計院 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