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新聞動態>行業動態
· 國內近期中標項目 ·
01【上海-浦東新區】
項目名稱:張江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集辰中心二期平臺項目
設計單位:株式會社日建設計、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設計研究院
項目團隊:劉存泉,砂田哲正,趙靚,陸冠宇,李野,森井直樹,胡曉南,范志強
?Nikken, AISA, STEDI
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浦東新區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園核心區,連接金橋城市副中心和張江城市副中心,地處上海中環城市發展帶的重要位置。項目建筑面積約31萬平方米,由6棟研發辦公樓組成。
本項目以TOD“生態綠谷、科創云谷”為設計理念,打造綠色、復合、人文、便捷的高品質研發辦公園區。通過東西向跨地塊的TOD立體綠色生態軸線,構筑核心區的公共空間主動脈。采用散落晶格的建筑語言,引入如同水晶飄帶的風雨連廊立體貫穿其中,提供 24小時全氣候的無雨步行空間。獨特的切面玻璃晶體造型,也呼應了集電港核心區引領科技未來的理念,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集電港門戶到達空間形象。
項目重視與周邊城市的聯系,6棟建筑的布局高低錯落,并通過中低的云臺錯動,打破封閉呆板的建筑體塊,在云臺上引入綠色生態空間,創造一個富有變化、尺度宜人的產業辦公園區。同時結合“后疫情時代”的需求,在大樓不同層級打造戶外空間,為使用者提供更多能呼吸到新鮮空氣的高品質戶外公共空間。
詳情鏈接:
02【重慶-璧山】
項目名稱:重慶市璧山區一館四中心建設項目
設計單位:重慶市設計院有限公司 主創建筑師:褚冬竹
?CQADI
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璧山區楓香湖畔,東南側為雪松路與至善路交口,西北側毗鄰楓香湖兒童公園,總占地面積約67.7畝,總建筑面積約4.9萬平方米。
設計以“織徑·造園”為切入點,充分尊重場地特征與城市脈絡,最大程度保留原場地內深受市民喜愛的活動空間(如兒童沙坑),兩條縱橫貫穿的主要路徑及系列支脈編織起新建建筑與開放園景的交融網絡。多條山徑隨建筑起伏穿梭其間,以“徑”連“園”,串聯起不同標高構成的開敞空間與景觀節點,形成游覽線路的循環交錯。
應對南北兩側城市街道界面與自然濱湖界面不同性質,借東西向穿越的24小時開放游園路徑,自然分離出直線與曲線兩種空間語言:面對南向城市街道環境,博物館、考古展示中心以連續的折線形式構成幾何理性的城市立面;面對北向自然濱湖環境,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發展中心、職工服務中心則以一道整體舒展的弧形體量徐徐展開,將湖景山色、戲沙游樂進行圍合與呼應。
詳情鏈接:
03【江蘇-無錫】
項目名稱:天助暢運(無錫)華東生產運營基地建設項目
設計單位:啟迪設計集團
主創建筑師:李少鋒
方案設計團隊:方彪,張慧潔,陳樹楠,王偲會
?Tus-Design Group
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無錫新吳區,項目建設主要用作企業的技術應用實驗研發用房及生產車間、倉儲等。
設計關注總體布局,摒棄傳統的廠房模式。著力提煉企業文化“善”的內核,以區域優勢為基礎,打造一個功能復合多元、環境優美、人文與現代的、充滿活力的“至善產研綜合體”。
遵循“以人為本、活力生態”的原則,利用流暢的弧線、層疊的退臺,打造大量的空中庭院,在建筑的內部核心區形成空間豐富的中央花園。人文和活力為企業營造出一個自然和諧、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正呼應醫療科學企業“善”的友好內核。
設計師在多層廠房區的屋頂,設置球場、跑道、瑜伽、迷你高爾夫等休閑運動場地,體現企業的人文關懷及其對生命、健康的態度。在研發配套區的頂層打造一個花園式就餐空間,營造出安靜優美的就餐和接待環境。其分散式布局、移步異景的江南園林氣質,呼應了企業在江南地區的在地文化。
詳情鏈接:
04【湖南-張家界】
項目名稱:張家界旅游學校原址擴建項目(二期)
設計單位: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SINOMACHINT
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永安路以南,溪西路以西,二期建設工程凈用地面積約12762.67㎡,規劃總建筑面積8652.4㎡,本期工程設計一棟5層的女生公寓樓,公寓宿舍呈“U”字形布置在基地南側,公寓北側設置有3個籃球場和2個羽毛球場。
規劃深入挖掘學校的地域特點和人文理念,并將其融入校園的物質空間環境中,通過對建筑造型、入口廣場景觀綠化、雕塑小品、燈光音響等綜合考慮和設計,全方位、立體化塑造校園的藝術和文化氣質,打造一個人文特色鮮明的校園。
公寓建筑單體風格與一期項目相匹配,以哈佛紅為主色調,白色涂料與紅磚的結合,干凈利落,在彰顯學校文化底蘊的同時,不失現代建筑的簡潔大氣,立面以方格窗為主要立面元素,并結合柱廊塑造古典而又具現代感的建筑形象??臻g采用嚴謹有序的布局方式,女生宿舍圍合式布置,與運動場地呈對角線,既聯系方便,又具有獨立性與隱私性,動靜分區明確。
詳情鏈接:
05【浙江-湖州】
項目名稱:湖州“奧青匯”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EPC)項目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天瓦建設有限公司、華體博聯(北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
?CSCEC
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總用地面積約255畝,總建筑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奧青中心、網球中心、數字體育未來中心三座單體建筑,項目室內運營業態規劃有奧林匹克博物館、奧林匹克秀場、體育健康研究中心、高級別網球賽事主副球場、數字體驗中心,并將在室外設置大量網球場地,滿足賽事及日常全民健身需求。
項目將以青少年為核心客群,立足本地,輻射周邊地區,最終覆蓋整個長三角區域。項目內集成豐富的業態資源,將推動與發展當地的“體育+”產業,通過相關賽事的引入,提升整個城市的知名度,并在產業側與城市側為當地帶來更多的經濟與社會收益。
詳情鏈接:
· 國外近期中標項目 ·
01【瑞士-巴塞爾】
項目名稱:BIS總部
設計單位:ELEMENTAL, Nissen Wentzlaff
?ELEMENTAL, Nissen Wentzlaff
項目概況:
項目旨在更換毗鄰BIS主塔樓的老化建筑,并開發一個現代化的設施,以適應該企業不斷擴大的活動和規模增長,為員工和訪客創造一個類似校園的工作環境。
項目響應兩種環境:現有塔樓和周圍的塔樓。在基座層采用與現有建筑幾何形狀融為一體的有機形狀。上部塔樓遵循笛卡爾幾何形狀,并進行旋轉,以便與現有塔建立對話。此外,項目將辦公建筑范式進行轉變,典型的中央核心分散到一個更加多孔的周邊,使中心具有透明度和可見性,增強了與他人會面的體驗,同時保障景觀、自然光和自然通風。電梯和樓梯是半透明的,中庭和寬敞的開放式樓梯創造了相互連接的多層社區。
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從整體角度制定的,以減少碳足跡,提升社會福祉和耐用性。根據分組樓層的概念,每三層由混凝土制成,允許在塔中廣泛使用結構木材,從而將嵌入的能量降至最低。低技術氣候化提供舒適性,同時降低能耗。員工從每個工作場所都可以在很短的距離內到達戶外露臺,享有美景并可通往戶外。
詳情鏈接:
https://www.archdaily.com/993864/elemental-and-nissen-wentzlaff-selected-to-develop-the-bis-headquarters-in-basel-switzerland
02【丹麥-哥本哈根】
項目名稱:哥本哈根氣候友好型地鐵站
設計單位:JAJA Architects
?JAJA Architects
項目概況:
項目著眼于材料優化和可持續的設計解決方案,以及乘客到達目的地的行為特征。方案圍繞三個核心要素:材料、交通樞紐和氣候運動。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還尋求為乘客創造一個愉快且易于導航的空間。
項目保留了材料簡潔的特點,以避免添加不必要的層,重復使用可用元素并采用生物材料。目前,車站壁是用標準模具鑄造的,有覆層系統,但在其使用壽命結束時需要更換。該提案建議用具有三維紋理的木制模具模塑車站墻壁。模具可以作為輕型墻壁的覆層重復使用,而標牌和其他裝置可以明顯地安裝在木制和混凝土表面上。
此外,地鐵站被理解為更大的移動戰略的一部分,建筑師認為這些可持續的交通樞紐非常適合創造活躍的城市生活。設計重新詮釋了歷史悠久的哥本哈根電話亭,并在地鐵站豎井中創建了涼亭和側室。M-Pavilions促進服務和公共功能,如安全的自行車停車場、包裹中心、共享自行車、踏板車服務、咖啡店等。通過整合這些功能緩解第一英里、最后一英里的問題。
詳情鏈接:
https://www.archdaily.com/993866/jaja-architects-win-competition-to-design-climate-friendly-copenhagen-metro-stations
03【西班牙-馬德里】
項目名稱:查馬丁克拉拉坎波阿莫爾車站及其城市一體化設計
設計單位:Unstudio, b720 Arquitectura
?Unstudio, b720 Arquitectura
項目概況:
項目將擴建230萬平方米,作為歐洲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以及西班牙首都的國際標桿。
項目核心為具有可施工性、可行性和效率,其次是功能性:鐵路、商業、可達性、融入城市、環境可持續性和包容性。新的車站將是一個“開放的窗口”,對旅行者和市民開放,也是綜合體兩側新公園的多孔延伸。該項目被稱為“開放生態系統”,由1975年歷史悠久的磚砌拱頂遮蔽的階梯式城市露臺和幕墻的可滲透表皮定義。屋頂修復是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元素,作為一個識別元素,使車站成為城市北側的標志性地標。辦公室和靈活的行政空間將位于三座塔樓中,獨立管理歷史元素。
兩個多用途和靈活的終端將定義鐵路功能,為鐵路綜合體未來的擴展開辟可能性。中央大廳將促進獨立于短途路線的長途服務的直接路線,使高鐵和乘客大廳的容量增加一倍。此外,一條軌道將連接到巴拉哈斯國際機場,一系列城市平臺將在不同的交通系統中轉移,如出租車和地鐵。
詳情鏈接:
https://www.archdaily.com/993863/unstudio-and-b720-arquitectura-win-competition-to-design-and-remodel-the-madrid-chamartin-station-in-spain
04【丹麥-奧胡斯】
項目名稱:丹麥奧胡斯體育場
設計單位:Zaha Hadid Architects, Sweco, Tredje Natur
?Zaha Hadid Architects, Sweco, Tredje Natur
項目概況:
項目占地69912平方米,被稱為“森林競技場”,將嵌入該市的馬塞利斯堡森林中,全年提供公共和售票空間,同時展示周圍景觀的一瞥。
新建筑的設計通過重復使用現有體育場的材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并增強體驗和歷史價值。該競技場將包括新的公共區域,供當地社區和公園游客用于各種公民、娛樂和文化用途。由 47 米高的木肋和新的透明屋頂制成的開放式柱廊定義了 360 度遮蔽的公共流通空間,并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聯合舉辦售票和開放活動的潛力。支撐架設計為盡可能靠近單層座位碗中的比賽場地。與舊體育場相反,球迷將靠近比賽場地,為比賽中的每個人創造身臨其境的邂逅。
為了降低對環境影響,同時增加強度和堅固性,新的奧胡斯體育場使用三種主要材料:混凝土,回收骨料用于柱子;當地采購、升級回收的桁架鋼材;來自當地認證的可持續木材,用于外墻覆層。除了對新體育場的環境產生積極影響外,重新利用舊體育場的組件將有助于項目的本地錨定。
詳情鏈接:
https://www.archdaily.com/993788/zaha-hadid-architects-sweco-and-tredje-natur-selected-to-design-the-new-aarhus-stadium-in-denmark
05【美國-達拉斯】
項目名稱:卡利塔·漢弗萊斯劇院總體規劃
設計單位:Diller Scofidio+ Renfro
?Diller Scofidio+ Renfro
項目概況:
項目以弗蘭克·勞埃德·賴特鮮為人知的建筑之一為中心。多年來,忽視和增建已經損害了建筑物的完整性。該項目旨在通過應用多方面的方法將中世紀劇院恢復到原始狀態。
方案將公共綠地重新想象為一個開放和民主的城市公園,通過橋梁、人行道和自行車道網絡與城市緊密相連。優先考慮劇院作為景觀的核心。為了與賴特的有機建筑理論保持一致,設計將建筑物與其自然環境統一起來,劇院最初坐落在俯瞰龜溪的石灰巖懸崖上。然而,這種設置已經被大型停車場和道路所分割。雖然作為1968年擴建的一部分,拆除的懸崖是不可恢復的,但輕微重塑的景觀將與該遺址的原始地形相呼應。
該項目還需要回應當代觀眾和藝術家的需求。升級的燈光、舞臺基礎設施和其他后臺功能將提高靈活性,并允許更廣泛的表演。校園大廳將獲得一個中央信息點和歷史中心,以定位和吸引訪客。干預措施旨在將被忽視的建筑變成一個活躍的劇院,舉辦各種作品,同時尊重賴特設計的風貌與完整性。
詳情鏈接:
https://www.archdaily.com/993751/diller-scofidio-plus-renfro-unveiled-plans-to-restore-frank-lloyd-wrights-kalita-humphreys-theater-in-dallas
文章來源:CA當代建筑
上一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詳細規劃再認識與改革方向 |